瑞银网配资 1926年,张寿臣为何对母亲说:妈,您就让我穿这身重孝把她送走吧_李氏_相声_妻子
一代相声宗师张寿臣的深情往事
张寿臣先生,作为一代相声宗师,以其非凡的技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。上世纪二十年代末,京津两地的观众们纷纷赋予他“相声大王”、“笑话大王”、“幽默大师”等尊称,足见其在相声界的地位与影响。然而,今天我们不谈他的艺术成就,也不讨论他在相声舞台上的威严,今天的主题是张寿臣先生对妻子的深情与义气,展现出他在情感世界中的另一面。
张寿臣生于1899年,出身北京。他的父亲,张诚甫,是一位评书艺人。张诚甫深知艺人生活的艰辛,且因早年并未建立社会地位,他常常拼命工作,省吃俭用,尽力给两个儿子提供良好的教育。张寿臣是小儿子,天资聪颖,5岁时便开始读书,年纪轻轻便显露出过人的才华。七岁那年,张寿臣经常在放学后去天桥给父亲送饭,渐渐对相声产生了浓厚兴趣。
不久后,他便开始在放学之后跟随父亲一起“撂地”说相声。这不仅是他的兴趣所在,也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。然而,命运却在12岁那年发生了剧变。张诚甫因病去世,家庭经济陷入困境,张寿臣不得不辍学学艺。幸运的是,他拜入了“相声八德”之一的焦德海门下,成为中国相声的第五代传人,开始了艰苦的学艺生涯。
三年学艺的艰苦时光,张寿臣不曾懈怠。他孜孜不倦地练习相声,最终掌握了精湛的技艺。学成之后,张寿臣带着师弟聂文治远赴唐山、塘沽、天津等地,开始了他们的巡演生涯。回到北京后,张寿臣的名气日益增长,很快便在先农坛“掌穴”,即负责管理演员、挑选场地、分配收入等事务。这一职位使他不再为生计发愁,收入也逐渐稳定,1921年,张寿臣迎来了自己的婚姻。
展开剩余73%张寿臣的妻子李氏,来自平谷县,她比张寿臣小两岁,出身于一户石匠家庭。受家庭影响,李氏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、勤俭持家的好习惯。张寿臣的收入逐渐增多,他常常劝李氏:“生意好的时候,你就多花点,别太压抑自己。”然而,李氏的回答却是:“做生意哪有定数,生意好时就多攒点,生意差时,才能过得去。”
夫妻俩互相扶持,共同打拼,日子也逐渐变得宽裕。李氏提议先买房子,而张寿臣却坚持先买一块坟地。原因有二,一是出于对父亲的孝心,二是出于当时社会的认知,拥有祖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。张寿臣的父亲去世后,因为没有祖坟,安葬在了义冢,这让他心中一直有所不甘。最终,他们在北京郊区购买了一块两亩地的坟地,四周种上柏树,并立了一块“百忍堂张”的石碑。两年后,张寿臣才在南城琉璃厂购买了一套小四合院。
随着家庭的逐渐稳定,李氏不仅要照顾老人,还要照顾孩子、打理家务。张寿臣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:“我一个人在外面忙,也帮不上你什么忙。如果条件允许,你可以雇个人帮忙。”然而,李氏总是笑着说:“我一个人能行,雇个人反而麻烦。”
张寿臣每晚经常忙到很晚才回家,而李氏总是在家里等着他,为他热饭热菜。张寿臣心疼妻子,曾不安地说:“你也累了一天,不用等我了,早点吃饭早点休息吧,我回来自己热饭就行。”李氏总是温柔地回答:“你比我还累。”他们的婚姻四年多来,彼此尊重,相互体贴,过得和谐美满。
然而,命运的无常让这一切幸福戛然而止。1925年夏天,李氏为张寿臣生下了一个女儿,夫妻俩的喜悦不言而喻。然而,李氏产后不久却突然病倒,几位名医的诊断结果让人心灰意冷:治愈的希望渺茫,准备后事吧。张寿臣深信佛教,他将希望寄托于佛菩萨之上,天天在佛前祷告,希望妻子能早日康复。可惜,尽管张寿臣虔诚地日夜祈祷,最终李氏还是在1926年春天去世,年仅24岁。她留下了一对年幼的女儿,张寿臣痛心不已。
面对妻子的离世,张寿臣悲痛欲绝,哭得无法自已。无数亲朋好友前来劝慰,张寿臣的痛苦与失落无人能懂。他站起身,拿起一根木棍,径直走向佛堂。街坊邻里们见状纷纷跟了上来,只见他愤怒地把供奉菩萨的铜像砸得粉碎,随后又将桌上的供品摔得一地狼藉。一位邻居大妈赶紧上前捧起神像,惊慌失措地劝道:“寿臣,你疯了吗?你这样做得罪了菩萨,会有报应的!”张寿臣苦笑着说:“我每天三柱香,只是希望它保佑我,既然现在妻子已经死了,留它又有什么用?”
张寿臣竭尽全力为妻子办丧事,买了上好的棺木,甚至在院里搭起了大棚。邻里劝他请和尚道士为李氏超度,张寿臣却断然拒绝:“我已经不信这一套了。”出殡那天,张寿臣身穿重孝,肩扛魂幡,坚持亲自将妻子的灵柩送到坟地。邻里们纷纷劝说他不要这样做,甚至有大妈劝他:“你穿这么重的孝,送妻子到坟地,今后还想再婚吗?”
张寿臣泪如雨下,回应道:“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,但我心里对不住她,不亲自送她入土,我无法安心。”张寿臣的母亲看到儿子过于伤心,担心他会病倒,故意嗔怪道:“你今天穿重孝送她,等我百年之后,你准备怎么办?”张寿臣听后,立即剪掉了孝服的一只袖子,向母亲保证:“妈,您看,我剪掉了一只袖子,您看这样可以吗?”最终,张寿臣在不舍的心情中,肩扛魂幡,带着妻子的灵柩送到了坟地。
李氏去世后,她的母亲孤身一人,张寿臣将岳母接到家中,像孝敬自己的亲母一样悉心照料,直到她的晚年。
(全文完,感谢阅读!码字不易,欢迎点赞、关注、分享、留言、批评指教,谢谢!)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头条创作挑战赛,期待上头条!
发布于:天津市翔云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